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。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,治流行性感冒、头疼、目赤、身热、咽喉、牙床肿痛等症。外用可治神经痛、皮肤瘙痒、皮疹和湿疹等。平常以薄荷代茶,清心明目。光棚温室采摘的薄荷又是春节餐桌上的鲜菜,清爽可口。
合理施肥:薄荷生育期长达250天左右,需肥量较多。除播种前施足肥外,还须适当追肥2~3次,第一次提苗肥应在“清明”前后,苗高7~10厘米时每667平方米用稀薄人畜粪750公斤或尿素4公斤对水施于根部,以促进幼苗生长;第二次在立夏前后,每667平方米最好施用饼肥20~25公斤或人畜粪1000公斤,以满足其分枝增叶的需要;第三次在“芒种”前后,采取看苗施肥的办法,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~15公斤,在露水干后进行撒施,施后用竹刷条扫落附着在叶上的化肥,以免产生烧叶现象。
摘心:一般在“小满”前后摘顶心,摘掉顶上两层幼叶,削弱顶端优势,促使腋芽生长成为分枝,增加分枝数和叶片数,提高单位面积的产油量。
病虫防治:薄荷的病虫害主要有地老虎、造桥虫、蚜虫和锈病等。地老虎和造桥虫可进行人工捕捉或用毒饵诱杀;蚜虫可用1500~2000倍液40%乐果乳剂喷杀。锈病的防治方法,主要加强田间通风透光、减少地面株间湿度,发现病株及时拔除,也可用250倍敌锈钠或波尔多液喷洒,防止其蔓延。
收割:薄荷一般每年收割两次。第一次在“小暑”后“大暑”前(7月中下旬)收割。收割要选晴天进行,以连晴几天之后收割最好。如果天气不好收割,会影响含油量。收割后,顺手在地面上摊开,晒至6~8成干时集运加工。